具  望遠鏡

 

   具 望遠鏡的誕生
  
   國營二九八廠(雲南光學儀器廠)成立于1939年前稱是第二十二工廠,是 個 光學廠,是中國光學的發源地,是中國光學的搖籃和故鄉,創造了中國 光學史上的無數個 。 具 望遠鏡, 具火砲瞄準鏡, 支紅外變像管, 支微光像增強器, 具微光夜視儀,為中國光學事業的發 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
    1938年,龔祖同、金廣路陸續回國,在國外訂購的5部車床、4部鑽床,l部磨床、4部分度機、11部光學冷加工機床陸續運抵昆明。為適應 戰爭的需要,在條件尚未具備的情況下,第二十二工廠開始了 光學儀器的試制。

(一)6×30雙筒望遠鏡的試製成功和投入批量生產
        光學器材工廠成立之初,其主要任務為驗收兵工署從國外進口的各種 光學器材。在這些進口的器材中,6×30雙筒望遠鏡的數城很多,僅在1936年 10至12月三個月中籌備處就檢驗了7295具,而且當時國民黨軍隊對6×30雙筒望遠鏡的需要量還在不斷增加。加之當時國際上製造6×30雙筒望遠鏡的 廠家比較多,德國、瑞士、荷蘭、英國、法國的很多廠家都在生產,材料和半成品比較容易購進。在此情況下,周自新于1936年11月即決定製造6×30雙筒 望遠鏡並將詳細打算寫信托其赴歐的堂兄交給龔祖同,要龔祖同精密計劃,設計圖紙。
       根據周自新的指示,龔祖同曾與威德特(wedert)教授談過,威德特教授指出了光學設計上的幾個要點。1937年金廣路到達柏林,在龔祖同的住處,兩 人一起研究瞭望遠鏡的製造技術,特別是分划板製作問題。接着叉用了兩個多月的時問,參照德國產品,邊計算,邊修改,由龔祖同計算,金廣路製圖,完成了 6×30雙筒望遠鏡的初步設計任務。以後,又通過在萊茨、享索爾茨及瑞士威特廠的學習考察,進行了調整。設計中,主要零件都儘量採用當時在歐州比較容易購 買到的,如望遠鏡殼身等,以解決國內製造設備和技術上存在的困難。

       1939年1月,6×30雙筒望遠鏡的試制工作在金廣路、龔祖同的主持下開始,金工方面由總工程師金廣路負責,光學設計由光學所主任龔祖同負責,光學零件製造由技術員顧柏
岩、黃培熙負責,金工零件的製造由技術員陳斌、胡梓賢、溫崇束負責,裝配工作由裝配所主任彭明經、技術員王守中負責。4月22日,二十二廠用自己製造的零件裝出了 架6×30雙眼三稜 望遠鏡,以後又進行了調試校正。4月29日,該鏡經過檢驗,性
能完全達到要求。
       6×30雙筒望遠鏡的放大倍數為6倍,物鏡有效孔徑為30毫米,視度為8度。目距可根據使用者的情況進行調節,裝有分划扳,利用分划板上的垂直分划與水平分划,可測定目標間的夾角,並可概略測量目標與觀察者之問的距離。
       5月份,6×30雙筒望遠鏡投入小批量生產。7月份,經國民黨政府核准投入大批量生產。1940年9月,該鏡被命名為敬之式望遠鏡,后又改名為中正式。1939年至1941年期問,解交了1866具。
       6×30雙筒望遠鏡的試造成功並交付 軍隊使用,是 代 光學器材設計製造人員在 戰爭的烽火中,經過輾轉搬遷,艱苦創業,為中華民族的 戰爭作出的一大貢獻,它掀開了中國 光學器材從依靠進口走向自己製造的曆史篇章,開創了中國光學發展史上的新 。